「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馬先生又來了!澎湖的空難慘劇還不到三天,馬英九先生已經在昨日(7月25日)重啟核四續蓋的議題,並提出新口號「減碳比廢核更重要」。即使台灣人民支持核四停建的呼聲遠超過續建的比例(天下雜誌今年4月民調近六成對比不到三成),很明顯的是馬先生堅信台灣人民的記憶力極差,挺兩天之後就可以從新來過。事實上,六年來已經有數不清的案例,如油電雙漲、瘦肉精美牛、軍公教加薪、證所稅、ECFA、服貿、12年國教,甚至連郭才子冠英的退休金問題…等等,全部都是馬先生個人意志凌駕並霸凌民意的事跡;而陳前總統的醫療人權問題也是如此。
先舉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為例。多年前我們曾經有一位舊識,好吧,事發時還是朋友,在私底下對一位共同的好友做出嚴厲的指控;懷疑他是否心懷不軌,早有預謀,所以才會怎樣怎樣…,細節就不談了。最初是完全無法了解這些質疑何來,只覺得憤怒;對好幾年的朋友,而且還是一位個性有潔癖,痛恨不公不義的好友做出如此嚴重的控訴,所謂何來?思考了好一陣子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心中有了魔,看別人都是鬼。
也就是說,若角色調換過來,在同樣的情況下,上述的這位舊識有可能心懷不軌、有預謀…等等,也因此,他的懷疑其實是很「正常」。基本上,一般人作判斷時通常是根據經驗法則,要不然就是「同理心」的投射,把自己在類似情況下可能的反應和思維加諸在他人的身上。
同理可證,馬先生一直ㄍㄧㄥ著不肯讓陳前總統保外就醫的理由,除了可能寧可關死阿扁也不肯放手,另一個可能是他私心認為阿扁的病是裝出来的。假如今天角色對調是馬先生在牢裡被荼毒,反正平日就白賊不斷練習多多,若真讓他碰上了,為了脫罪而演戲應當不難。大家可別忘了,當年台北市長時代的「特別費是公款,我不會放入自己口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或者是2008年總統大選前信誓旦旦的「我們家沒有人有綠卡」的事件以及馬先生「精湛」的演技。
當然,在藍綠壁壘如此分明的台灣,兩陣營會互相存疑並不奇怪。但是既然北榮及中榮的醫師都多次提出警告,認為阿扁的病況嚴重又每下愈況,中榮的診斷甚至已經表明找不到藥物可以治療,而且猝死的可能性偏高,加上連21名有醫學背景的中研院士也都連署陳情;但馬先生依舊裝聾作啞,要不也只會派法務部像壞掉的唱針一樣不斷重複著「一切依法、依法行政」的回應。撇開極可能中國高層也對馬先生施壓不得善待阿扁這個「台獨份子」,然而當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連不少藍營支持者也贊成讓陳前總統保外就醫,馬先生的做法對一般人而言是難以了解或想像的心態。
問題是我們面對的是一位怪怪的領導者,更不幸的是馬先生所表現出的人格特質和心理或精神病態的診斷清單大同小異︰
1. 自己絕對不會錯,沒有罪惡感的包袱,也缺乏良知或內疚感。
2. 絕對的自我中心和病態性說謊的習慣,讓他們多半視法律為無物。
3. 異常情緒和心理發展,就算是彌天大謊也老神在在,不會有愧疚表情。
4. 缺乏同理心或同情心,對周遭人的感受遲鈍而且對人通常很無情。
5. 對他人的情感薄弱,當他們不能為所欲為時會極度憤怒和惱火。
6. 精神病態者或有虐待狂的傾向;為達目的,他們會操縱和利用週邊的人,
7. 造成別人的痛苦和失敗時會有權威和優越感,甚至可用成就感來形容。
8. 有「換檔」的困難。一旦目標決定了,即使發現自己的策略行不通,仍會堅持己見「勇往直前」。
最後的一點尤其是反應在馬先生聽不到民意,或者只挑選他想聽的意見,以及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質;這一點和精神病態者的「注意力有缺陷」類似,就如同馬先生會在比薩餐廳「三問燒餅」的奇聞異事一樣,他的問題其實是心理上的學習障礙。所以馬先生也聽不懂德國代表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苦口婆心,更聽不進國際核電專家,也是美國電力及電子工程學會院士陳謨星對台灣核安的憂心。事實上,近年來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精神病態者一旦設下目標,他們會無視一切批評和挫折,不僅無法變通策略和方向,直到徹底失敗了還經常搞不清楚狀況。
所以仔細觀察過去六年的施政,一旦決定了,馬先生向來只能順著一條路走下去,絕對沒有另類的道路,更沒有彈性的策略。至於過程中有任何反覆無常或前後矛盾的言論,多半也只是為了轉移注意力和重點的烏賊說詞,其終極目標是從來不變。也難怪昨日在會面〈美華核能協會〉會長江仁台時,馬英九明白指出核四只是「暫時」封存,將來「若要」放燃料棒,「必要時」再進行公投。大家聽懂了嗎?
曹操曾說:「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秦始皇、汪精衛、和蔣介石也都說過:「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馬先生即使錯殺阿扁,對他而言也只是「剛剛好」而已。至於核安?「寧可賭上2300萬人的生命,雖千萬人吾往矣」;而且千萬別懷疑,只要台灣人持續投票支持中國國民黨,馬先生將把選票當成台灣人民對他的「愛戴和擁護」,並在選舉過後貫徹核電阿九的政策。
參考資料︰
參考影片︰
我們的島 第765集
節能大未來 (2014-07-14)
我們的島 第765集
省下一座核電廠 (2014-07-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