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9, 2014

天龍話記得倒ㄟ聽


台灣的戒嚴是世界記錄。一言堂的時代長達38年之久,所以從小老爸諄諄教誨:「報紙寫的一定要倒ㄟ看。」當年壟斷市場和台灣人腦袋瓜的兩大報,雖然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成了兩小報,但其「黨國傳聲筒」的功能和立場至今不變。事實上,只要經歷過白色恐怖的台灣人民,對「報紙要倒ㄟ看」這句話絕對不陌生。然而,多數人可能並不了解,老祖宗的智慧不僅一針見血,其實還有現在的科學證據支持這個真理。不過要談理論之前,先以高雄氣爆災難的「A4 紙公文事件」為例。

話說高雄市府向中央申請緊急救助修路的經費,懇請行政院能「專案補助」。行政院發言人卻放話:「一頁A4公文就想討19億?」但真相是市府還有其他概估表的附件,列出四條主要受災道路的面積、所需土方、人行道費用、清除工程費用、管制費用、品管費用等等復建經費,合計是19億1856萬元。結果經過幾天飛越台灣上空的口水戰之後,政院態度終於轉圜,同意由中央補助16億元,剩下3億元則由高市災害準備金支出。

從表面上看,這件事總算是有個「圓滿」的結束。但實際上,行政院的這句「一頁A4公文」是馬政府和中國黨慣用的烏賊戰手法。當然,已經看穿馬政府和中國黨本色的台灣人民不會那麼容易受騙,然而,不要說是藍營的支持者應該是深信不疑,搞不好連台派人士也會花五秒鐘時間思考:「高雄市府真的這麼離譜嗎?」至於所謂的中間選民呢?除非有全程追蹤這起新聞,否則若是跳躍式的獲取資訊,等到聽說中央最後的補助時,想想看這些人會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事實上,網路上隨便點閱氣爆相關的新聞,到處都可以看到控訴「一頁A4公文」的說法和留言。基本上就是既然藍色執政評價向來低迷,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城鎮是五十步笑百步,那就乾脆來個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口水戰吧;這裡就列舉「A4公文大戰」其中兩個典型的留言︰「一張紙,幾百個字要19億,沒說明補助內容及項目...真的是高雄紙貴,或是一字百萬金啊!!」「只有一張紙確實不能是公文,根本就是藉事藉端勒索或是恐嚇取財的勒索信。為高雄市開創公文書新用途,喝采!」

這些發言乍看似乎很容易駁回,但千萬別小看行政院這種誣蔑的手法,因為科學研究結果(見附註)早在20年前就已證明︰「人類在獲得資訊的過程中有立即相信的本能」。也就是說,我們無法不相信我們所讀到的一切;再講白一點,當一個人聽到「一頁A4公文就想討19億?」時,很自然的會以為是事實,當然,我們可能會很快回過神來,想到放話的是經年說謊不打草稿的馬政府;然而,直到親眼或親耳接收到反證之前,在理解事情的過程中,自動相信所獲得的資訊就是人類的本能。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綠營當年有多少政務官被追殺?一個一個被以貪污罪或圖利罪起訴求處重刑,如謝清志、吳澧培、蘇治芬、陳哲男、周禮良、吳乃仁...等多人,經多年的官司纏訟,最後幾乎全部獲判無罪。但想想看事發當時,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火上加油,全台有多少人相信他們的清白?而且更嚴重的是,縱使最終獲判無罪了,到底有多少台灣人民至今還不了解真相,而這就是大街打人小巷道歉的可怕。

所以當我們眼看著馬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開始傾全力炮轟高雄市府和陳菊市長,當我們聽著連公子的第一戰將蔡正元跟鬥雞一樣什麼都啄,到處狡辯妄言還不斷造謠給柯P貼標籤,千萬別以為他們只是在自曝其短。別忘了希特勒曾經說過︰「人們會相信彌天大謊甚於一個小謊。如果你經常重複,人們遲早會相信這個彌天大謊。」而且就是因為辨別訊息的真假需要額外的邏輯思考,加上這樣的行為必須花力氣和動腦力,「我們無法不相信我們所讀到的一切」。所以大家最好有健全的心理準備,隨著年底選戰的逼近,所有的奧步通通會出籠。

總而言之,別忘了宇昌,更別忘了天龍話記得倒ㄟ聽。

「人的大腦裡面的空間就是這麼多,牆壁的面積也只有那些,所以如果你不停的提出你的口號,之後反對派就沒有地方掛他們的圖片了,因為大腦的公寓已經擠滿了我們的家具啦。」這話是誰說的?又是樓上那位精神病態希特勒的名言;還是壞人比較懂壞人的心理學。

附註原始科學論文 
你無法不相信你所讀到的一切 (You Can't No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Read

人類的頭腦有兩個很不一樣的活動︰「理解」和「相信」;到底它們的發生是否在同一個時刻,還是有先後的順序,這個爭論已經持續了400年之久。

知名的法國哲學家,也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笛卡爾(Rene Descartes),他認為理解和相信是兩個獨立的過程;人們必需先了解得到的資料,之後才會在下一個階段決定是否要相信或拒絕這個資訊的真實性。

另一方是荷蘭的哲學家斯賓諾莎(Benedict Spinoza),他認為理解訊息的行為本身就是相信的開始。當然,在相信之後,我們也許能夠改變主意,但直到那個時候,人們會相信他們讀到或聽到的一切。

為了證實笛卡爾或斯賓諾莎的理論,以下很簡略的介紹心理學家Gilbert博士等人在1993年所設計的實驗:

方法

一共71名大學生參與實驗。他們的工作是在螢幕上閱讀兩份搶劫案件的陳述,接著是他們要判決搶匪的監禁刑期。

陳述中有一些不同的聲明,目的是改變和影響犯罪的嚴重性。其中一份報告包括一些讓搶匪看起來更可惡的陳述,例如:「劫匪有槍」。另一份報告則包含一些讓搶匪看來情有可原的例子,例如:「劫匪家裡有飢餓的孩子」。

實驗設計的重點︰
1. 並非所有的陳述都是事實。但參與者在一開始就已經被告知了,所有真實的陳述將以綠色文字顯示,而假的聲明則用紅色書寫。
2. 半數的參與者,當他們閱讀到假陳述的同時,會受到妨礙而造成分心。另一半的參與者則沒有這樣的打岔。

假設

如果斯賓諾莎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那些閱讀虛假陳述時被打岔分心的人,由於他們沒有額外的時間來處理或思考紅色的語句,因此這些不正確的陳述將會影響他們給搶匪的刑期。另一方面,如果笛卡爾是正確的,理解和相信是兩個獨立的思緒,那麼分心與否並不會造成什麼差別,所以他們作出的刑期應該不會有區別。

結果

1. 沒有被打斷的組別
6.03年刑期,報告中虛假的陳述讓犯罪情節聽來較輕微。
7.03年刑期,報告中虛假的陳述讓罪行更嚴重。

2. 被打岔分心的組別
5.83年刑期,報告中虛假陳述讓犯罪情節聽來較輕微。
11.15年刑期,報告中虛假陳述讓罪行更嚴重。

當虛假的陳述讓犯罪看起來較輕微時,那些被迫分心的參與者給劫匪判的刑期是6年左右,而虛假的陳述讓犯罪看起來更嚴重的時候,被搗亂的參與者則對劫匪判下了幾乎是兩倍的嚴厲刑期,平均有11年之長。相反的,沒有被分心的參與者,可以有效地忽略虛假的陳述;因此,不論虛假的陳述是嚴重或輕微,對刑期的決定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結論

除了以上基本的研究,Gilbert等心理學家並以其他多項進一步的實驗來證實他們的結論。總而言之,實驗結果證明,當一個人能花時間進行思考的時候,他們或許能夠分辨故事的虛假和真實。否則,人們很自然的會相信他們讀到的資訊。所以斯賓諾莎是正確的,對大多數人而言,理解和相信並非兩個獨立的階段。也就是說,「理解已經是相信」;雖然,你的頭腦也許可以在相信的那一瞬間,對新的訊息作出更進一步的解釋和分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