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6, 2014

馬府詭計與央社的自甘墮落


華爾街日報(WSJ)在台灣的84日週一晚間刊登了一篇評論,原標題是〈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不到48小時,中央社於86日以〈華爾街日報:台灣自甘落後〉為文發稿,並強調原文的副標為「通過與中國大陸的協議是多元貿易的第一步」。中央社也特別將這篇評論全文逐字翻譯刊登,真是超級貼心的國家通訊社!幾個小時之內,央社又再接再勵以另一篇報導〈學者:服貿不過 甭想加入TPP〉來配合華報的評論,順便再牽拖一次學運的罪過;一天之內就有四篇相關也相呼應的報導,足見這個新聞機構不僅敬業樂業還效率十足。

可想而知,台灣國內的媒體尤其是多年來偏藍營的中時、聯合、ETtoday...等等全部跟進,分別以台灣不通過服貿就是鎖國,會被世界孤立作為報導的重點,強調中國和南韓簽署的FTA將對台灣造成重大影響;連工商界也呼籲在野黨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要為了一黨之私而降低台灣的競爭力。不僅如此,明明是〈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卻自High駐日本台灣「大使館」,也火速在同一天86日的晚間加入吹捧行列。瞎咪時候「外交休兵」的馬府駐日單位的執行力也變得這麼神速了?這跟上個月龜速處理「台北」故宮在日本展覽的海報簍子可是全然不同,如此長足的進步可謂可圈可點。

事實上,華報的報導有諸多疑點,不論其用字遣詞仿佛是馬政府的服貿公關文宣,乍看之下還以為是總統府的聲明稿或馬英九的說詞,加上中央社和其他媒體與駐日代表處在短時間內的配合無間,此報導的「出口轉內銷」斧鑿斑斑。

首先,華報把服貿在立法院無法過關的責任推給太陽花學運的杯葛,卻絕口不談馬政府簽署過程的黑箱作業,也不提中國黨在三月間是怎麼用30秒鐘的時間試圖強渡關山。華報也沒有平衡報導台灣的主流民意,尤其是有近七成的民眾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先立法監督、再審查服貿」的訴求。所幸,哈佛大學的李敦厚教授在報導之後的讀者反應欄點出了華報的疏忽,並表示台灣畢竟和中國不同,我們已經不是一黨專制的國家了;所有的公共政策當然應當受到人民的監督,而且民主的程序正義更不能直接用金錢來交換和換算。

再則,華報文中也提及中國對台灣的敵意;表示台北若不先對中國自由化(中央社則是通篇的「大陸」),中國將杯葛台灣在TPP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等多邊協議的參與。但事實上,TPP是美國主導的協定而中國目前也不是會員國,難道美國還得聽從中國的命令?而且大家可別忘了,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在今年4月時才說過︰「不論直接、間接, 服貿與TPP毫無關聯。」然而堂堂的華爾街日報,至少從這一篇評論看來,似乎連TPP是他們美國所主導的協定也搞不清楚。

此外,若從另一個角度看TPP,日本和中國也沒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日本也都參與TPP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談判。由此可見,馬英九的「沒有服貿就沒有TPP」的説法,不僅缺乏邏輯跟關聯性,其實根本就是江湖郎中的騙術。如同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中國項目的經理馬海兵,也在美國之音的訪談中表示,馬英九之所以提出這種説法是有政治性的因素;而即使台灣讓步了,對中共俯首稱臣按其意思簽訂各種協議,其實也頂多得到「虛無飄渺的善意」。最終也只能「期待」中國不阻擾台灣與其他國家近一步的交流與合作,更不用談北京任何時刻都有反悔的可能。

至於這種「經濟孤立有害國家競爭力」的說詞,過去的六年來馬政府三不五十就要拿出來說項,腐朽的空話實在令人生厭。而且事實證明,連油電雙漲、進口美國瘦肉精牛、ECFA簽署...等等,全部是馬英九口中的「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老梗。因此本人也在昨日於華報留言,直指馬先生不斷的跳針已無法取信於國人;同時也以已經執行的ECFA為例,自四年前上路以來,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率卻逐年遞減;據中國海關的資料,2014年上半年由台灣到中國的出口值就大減10.2。而且猜猜看,在中國前六大的進口國當中,有哪些國家和台灣一樣衰尾呢?答對了!台灣是唯一減少的國家;而這就是當年被馬政府吹噓為「經濟大補帖」的ECFA仙丹的成效。

至於中央社的失職,若有不同意本人的質疑,就麻煩前往央社的網路查詢,有關六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的新聞。在接受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希拉蕊對台灣過度依賴中國提出鄭重的警告,結果中央社對此新聞竟然是輕描淡寫以一篇〈商周訪希拉蕊 美置台優先順位〉來交待了事,沒有任何後續報導。所謂國家通信社的平衡報導,對不起,真的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呸!

也就是說,當台灣的國人仍在為澎湖空難和高雄氣爆的悲劇哀悼,而救災和撫慰受難者和家庭都還頭緒紛繁之際,口口聲聲「苦民所苦」的馬政府所玩的伎倆卻是炮打地方、「三不」政策、和趁機急著讓服貿和自經區過關,而且還是手法卑劣的內外交相賊的偷吃步,但最可悲的還是中央社竟然也枉顧新聞專業一昧的配合馬府的詭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